


鹏城之北
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
光明
这里北联东莞,南接福田、南山
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

布局科学重器
创新要素汇聚成链
根据2021年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结果显示,光明区常住人口为109.53万人,10年增长近130%,是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区之一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才奔赴光明?
这与光明科学城所带来的
创新力和吸引力密不可分
立足全球视野,光明科学城全力服务国家战略,依托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,以信息、生命、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,打造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。
既做基础研究,也做应用基础研究
相对偏向应用基础研究
这是光明科学城最鲜明的特点
为此,光明区高起点搭建
光明科学城规划的“四梁八柱”
布局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

目前,合成生物研究设施、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、材料基因组设施正加快设备购置及平台搭建工作,预计明年投入使用。
鹏城云脑Ⅲ、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(二期)正加快推进,年内将开工建设。
精准医学影像、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正加快前期工作。
“脑科学在光明科学城是作为产业的核心策源地,在全国全世界脑科学、生命科学方面的仪器是最全的。”在今年第八届全球深商大会暨光明科学城大会上,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,合成生物研究、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加上P3实验室,将会构成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一个利器。
为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
光明科学城还布局
10个科研平台、2家省实验室
2所研究型高校等
重大科技创新载体
其中,深圳湾实验室成为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深圳基地,入驻科研团队90余支、科研人员1000余人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(深圳)已正式启动,目前已组建12支科研团队,入驻60余人。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等3个国家质检中心高效运行。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成使用,深圳理工大学(筹)永久校区正加快建设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新赛道
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
沿着南光高速一路向北行驶,迈瑞、宏发、尚智、南太云创谷等产业园区鳞次栉比,产业创新高地雏形已现。
在2022年光明招商大会期间,国内200家企业代表来到光明,洽谈签约40个项目。


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光明
与光明共成长
光明也涌现出华星光电、贝特瑞、
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
立足产业基础
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
光明区明确重点建设
“8 +5”产业集群
“8”为超高清视频显示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高端医疗器械、智能传感器、精密仪器设备、安全节能环保、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;
“5”为合成生物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、区块链、量子信息、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。
今年上半年,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额比重为57%,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作用凸显。
为充分保障“8+5”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引进,光明区还规划打造凤凰、马田、玉塘、公明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,未来将供给555公顷产业用地。
此外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发展思路,光明区积极构建科研经济引领型“3+2+3”现代产业体系。

以合成生物学、脑科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为例,光明科学城探索了0~1~10纵向融通重构和10~100横向跨界整合的“蝴蝶模式”,建立了科技成果“沿途下蛋”高效转化机制,形成“科研—转化—产业”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,为未来配套的产业园以及更大的产业集群,打造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,实现了科学与产业一体设计、一体推进。
目前,全国首创“楼上创新、楼下创业”综合体模式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有33家企业进驻光明,融资总额超10亿元,估值超94亿元。
优质民生资源集聚
托起满满幸福感
漫步茅洲河畔,潺潺流水,悠悠碧空,水鸟乘风翱翔,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。
森林覆盖率达27.28%
279个公园星罗棋布
人均绿地面积达30.9平方米
光明区坚持“蓝绿本底”,实施光明“山水连城”计划,高水平打造田园都市新风貌。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“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第一名”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不断擦亮生态底色,绿色之美惊艳绽放。
与此同时
光明区加快补齐公共基础服务短板
加强民生福祉建设
光明区现有区属中小学48所,幼儿园88所,可提供学位约14.5万个。累计与11所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名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。累计引进6所市直属幼儿园合作办学,努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。
中大附七医院二期、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、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、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、光明国际中医药港正加快推进建设,稳步改善医疗服务水平。其中,中大附七医院、国科大深圳医院双双通过三甲评选,光明区实现三甲医院“零的突破”。
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、深圳科技馆(新馆)、光明文化艺术中心、科学城体育中心等大型文体设施拔地而起,马术、赛艇、网球、山地自行车等品牌赛事精彩可期。
建区以来,光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“2+2+6” 轨道网络,构建“30分钟交通圈”。“三横三纵”高快速“八纵八横”主干道路网汇集,轨道6号线和赣深高铁开通运营,轨道6号线支线(一期、二期)、13号线二期(北延)线全面建设,轨道18号线争取纳入深圳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,轨道26号线、29号线已完成光明区线站位前期规划研究。
光明是深圳人才住房最大建设区和供应区之一,市考核区安居工程任务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光明区计划新增公共住房4万套,今年预计分配公共住房8000余套。
与繁华都市相伴
与创新策源共生
与美好幸福共舞
光明,正以科学共享、
海纳百川的姿态,拥抱世界
校审:赖飞扬 陈圆圆 邓红丽
如需转载,请注明以上内容
END

详细的思路结构,值得收藏。